【两会聚焦】两会部长通道为制造业“划重点”
2021-03-15 1237 行业动态

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可谓精彩连连,3月5日和3月8日,在两场部长通道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和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等分别亮相,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走势、“十四五”规划、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制造业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解读。部长们回应的“干货”,为制造业后续发展增活力、添动力、“划重点”。

 

中国制造业前景可期

 

何立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从今年1、2月份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的走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1、2月份出口增长可能超过50%,PMI等先行指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用电量、发电量的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铁路日装车量等货运指数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这都说明,中国企业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能力很强,中国经济的韧劲很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

经过多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制造业正在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优势日益凸显,前景可期。

肖亚庆:要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系,要做优做强实体经济。肖亚庆认为总书记的指示,就是不仅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把制造业的总量进一步提升,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保持产业链完整。要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二是要高质量发展。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使得制造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对传统行业实施现代化的技术改造,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5G、新材料、新装备等,也包括大家关心的通信技术、芯片等。但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能搞盲目重复建设,要防止“一哄而起”。四是要鼓励产业集群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得很好。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把优势集群进一步做好。五是鼓励发展龙头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这些企业作为一个系统集成者,可以不断引领行业的发展。六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久久为功、不断坚持的过程。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改革开放。国际产业链的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是大势所趋,所以,一定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和各方的合作,实现更加国际化的发展。

肖亚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是要打好基础。未来几年,在原有基础上,要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打好。我们感到,未来几年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二是要在融合上下功夫。就是保障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将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各个层级相互融合,通过工业互联网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使它为经济发展起到助力和促进作用。三是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还要把发展和安全平衡好。工业互联网发展,大家也担心安全问题,也关心知识产权保护,我们一手坚定不移抓发展,一手坚定不移保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把两者结合好,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现在有很多应用的场景,在各地已经展现出来了。下一步,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这些发展会给大家呈现更多的好应用,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载体、平台和融合的空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刘昆:财政政策更可持续、更广

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更可持续,覆盖内容很广,体现在今年的预算安排上,有三个特点:一是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和2019年相比,赤字总额3.57万亿元,增长了0.8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新增3.65万亿元,增长了1.5万亿元。中央本级财政支出连续两年负增长,节省的资金用于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比去年略有增加,规模超过8.3万亿元。二是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留出空间。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持续下降,目前保持在15.2%的水平,在世界经济体中,比值是最低的,体现了惠企利民。我们将持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保持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既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出力度,又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三是坚决做实化解财政风险隐患,持之以恒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基层“三保”支出风险,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

刘昆:持续实施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是稳企业、保就业,促进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完善有关政策,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一是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实施。近年来出台的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群众和企业的减负会越来越明显。二是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适时退出,对2020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在研究论证基础上,部分适当延长执行期限,部分到期后停止执行,不搞“急刹车”。三是小微企业税费优惠突出强化。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巩固和拓展政策成效,提高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四是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加大对各类违规涉企收费的整治力度,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抓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王志刚:将基础科研和原始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基础研究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在国家科技全局中,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开展更加科学优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使基础研究在我国能够成系统地布局,成体系地推进。第二,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现在是6%,我们要争取“十四五”使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8%左右。第三,基础研究要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第四,要更加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第五,要建一些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平台。“十三五”期间,我们建了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得到了科技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另外,在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以及支持方式上,我们还要不断改革。

王志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首先,要围绕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个重点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新型举国体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力量、科技任务组织者的作用;如何能够使产学研各主体发挥好各自作用,打造创新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如何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揭榜挂帅”等改革更好地落地见效。其次,以科研评价为抓手,持续推进已经进行的各项改革,包括给科研人员减负、营造良好生态、建设良好作风学风,以及如何能够使科研人员心无旁骛,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共同形成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强大科技支撑。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肖亚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19处提到了中小企业,为下一步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为今年的工作提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把已有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见到实效。过去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各个部委也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我们要把这些政策进一步落实好。第二,要做好服务。要看到,现在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少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有很多实际的困难,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我们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服务。与此同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这些政策的落地,除了靠政府部门以外,还期待广大中小企业的所在地,结合实际推出和实施更精细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更具有针对性。我们要切实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王文涛:继续稳定和扩大消费

随着我们国家对疫情的控制持续向好,以及经济复苏持续向好,再加上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对今年消费总的判断,应该是处于一种恢复性的快速增长,这是一个总体判断。首先,传统消费要升级。第二,新型消费要培育。第三,消费平台要创新。第四,消费环境要改善,尤其是消费网络要健全。

王文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走的成功道路。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环境,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开放的门要开得更大。我们出台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全国版的33条,自贸试验区版的30条,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27条。在此基础上,今年会尽可能地再缩减,也就意味着门开得越来越大,门槛降得越来越低,让外资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同时商务部正着手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第二,开放的平台要做得更实。我们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还有2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把这些平台做得更实。开放要在新的更高水平上,从原来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逐步转向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第三,开放的环境要变得更优。主要是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使外资进入中国以后,能够省心、放心、安心地发展,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第四,开放的合作要更深更广。推动RCEP尽早生效实施,尽快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积极地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积极考虑加入CPTPP。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