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新闻发布会召开 “三大科创高地”接下来打算这样建
2020-12-28 1612 行业动态

12月28日下午,中共浙江省委新闻发布会召开。本次发布会主题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朱国贤及省委改革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单位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把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作为当前必须抓牢的十三项战略抓手之一。请问“三大科创高地”具体有哪些部署和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主政浙江期间就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2006年主持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提出“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底,研发投入强度达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科技创新进一步摆到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作为“战略支撑、首位战略”和“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来抓,特别是省委把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作为“第一战略抓手”,充分体现了省委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态度和务实作风。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规划体系、政策举措、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资源加速汇聚,成效加快显现。近年来,60%左右的国家和省科技奖、70%以上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80%以上的省级科研攻关项目、90%以上的重大创新平台,均集聚在三大科创高地,涌现出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EB级大数据计算平台、高端射频芯片、传染病防治、结构生物学等一批硬核成果。在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牵引下,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省区第3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位,科技工作连续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预计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6%,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实现了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战略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对表“重要窗口”,紧扣“到2025年基本建成‘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目标,以超常规举措补短板扬优势,夯基础提能力,努力交出高分报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抓平台

夯实三大科创高地策源优势

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加快建设创新策源地,引领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走廊和高新区等平台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并加快建设,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组建甬江、瓯江省实验室,到2025年建成10家省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15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快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二、抓企业

培育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生力军

更大力度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到2025年领军型创新企业达100家、高新技术企业3.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万家。做强企业研发力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一体化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到2025年建成10—15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争创数据智能、智能工厂操作系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0家。 

三、抓攻关

突破三大科创高地关键核心技术

从解决卡脖子和进口替代问题着手,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悬赏制”等科研组织方式,每年实施400项以上“尖峰、尖兵、领雁、领航”重大攻关项目,其中80%以上布局到三大科创高地,力争取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硬核成果。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提高科研成果的扩散性和渗透性。

四、抓生态

强化三大科创高地环境保障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确保70%以上的项目、基地、人才、资金向三大科创高地集聚。实施“三大人才高峰支持行动”,到2025年集聚300名全球顶尖人才、150个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设立运行省科技创新基金和产业基金(技术类),加大三大科创高地的金融支持力度,形成齐心协力建高地的良好格局。

(资料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